“博物馆是文物最好的归宿”
邓白的书画作品、卢子枢的书画作品、容庚的遗物、恐龙蛋化石、1987年版《人民日报》……东莞市博物馆多年来收到124个团体或个人捐赠的2532件/套藏品,约占藏品总数的13.55%,成为莞博藏品的重要来源之一。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弘扬捐赠者的仁心善举,东莞市博物馆特举办文物捐赠仪式,为部分文物捐赠者代表颁发捐赠证书。
东莞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文物捐赠者心中,博物馆是他们手中藏品最好的归宿。正是由于他们“独乐不如众乐”及“珍于心,藏于馆,享于众”的收藏观,使得更多观众能欣赏到这些文物。
东莞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自1929年建立以来,东莞博物馆接收了大批捐赠藏品。而东莞博物馆自身就是捐建的,是岭南地区第一家由民间出资建立的博物馆。
20世纪初,在新文化的影响下,邑中进步人士认识到一所现代化的博物图书馆对莞邑人民文化普及的作用,1928年时任东莞明伦堂委员长的徐景唐先生,倡议筹办东莞博物图书馆。在众多莞人的努力下,东莞博物图书馆诞生了。东莞博物图书馆由东莞明伦堂出资,广州昌发公司建造,于1929年竣工。
博物图书馆位于当时的东莞城区盂山公园(今人民公园)内,建成后因缺乏营运经费,旷置年余,门封窗破。1931年东莞下令由县财政拨款用于修理、购置用具等,组成筹备委员会,负责博物图书馆开办事宜。经过近一年的筹备,1932年5月1日东莞县博物图书馆正式开放。
东莞博物图书馆建成之初,购书之款及其他经费紧缺,邑人纷纷倾囊捐赠,为博物图书馆的正常运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1959年,东莞县委拨款对旧馆进行大修,另建一间120平方米的文物仓库,更名为东莞县博物馆。这一年,收到许多村民的捐赠,如黄炜熙捐赠5枚宋代钱币,樟木头镇的赖官送捐赠52件/套解放战争时期粤赣湘边纵队情报等文物,塘厦镇的江福粦捐赠26件/套抗战时期东江纵队文物,中堂镇的黎敏捐赠9件/套抗战时期的《前进报》等,这些文物为博物馆的复馆,展览的筹办,提供了有力支撑。
198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推进,东莞经济迅速发展,博物馆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良机,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和功能都得到了空前的拓展与完善。从这年开始,一些社会有识之士及友好人士,纷纷为东莞市博物馆捐赠文物。
1988年,蒋光鼐后人及同事捐赠著名将领蒋光鼐先生遗物24件/套,成为东莞博物馆一批重要文物,也是改革开放后东莞博物馆接收的第一批高质量文物捐赠。到了20世纪90年代,文物捐赠进入一个。1992年,邓白捐赠书画作品92件/套,这批书画作品是邓白积累沉淀下来的各时期的重要代表作;1995年,王匡捐赠47件/套书画作品,其中有启功、黄胃、黎雄才、关山月等当代名家的作品;1997年,广州鉴藏家协会12位藏家捐赠177件/套从汉代至清代的历代陶瓷,其中有些陶瓷填补了东莞市博物馆陶瓷藏品的年代及窑口空白;1999年,容琨、容璞等人捐赠其父著名学者容庚的遗物150件/套,主要为生活学习家居用品;1999年,卢汝圻捐赠其父著名书画家卢子枢的95件书画作品;2014年,卢汝圻再次把其父的最后一批作品和遗物共624件/套捐赠给东莞市博物馆,其中有大量的写生画稿,是研究卢子枢艺术历程较为珍贵的资料,另有43本记事杂录资料,是深入研究卢子枢其人、其学、其艺不可或缺的珍贵文物,是了解卢子枢精书画、善鉴赏,毕生治学的最真实材料。
据统计显示,1988年至2021年,东莞市博物馆共收到124位爱心人士或团体捐赠藏品2532件/套,约占馆藏总数的13.55%,几乎涵盖了东莞市博物馆所有藏品类别。
“从建馆之初到现在,不停有人捐赠文物。”自2005年任东莞市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十多年来,杨晓东几乎参与了莞博所有的文物征集工作,他表示,社会捐赠成为了东莞市博物馆馆藏的重要来源之一,有些捐赠品还填补了馆藏空白,为东莞市博物馆开展藏品研究、陈列展示、宣传教育、文化传播等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东莞市博物馆接受的社会捐赠中,文物价值有高达近千万元的,也有仅区区几十元的,但捐赠者的善举、公德和公益之心是一致的。
1949年10月的一天,东莞中学接到了四处张贴发放东莞解放布告的任务,一个参与张贴布告、名叫张况的学生,意识到这张布告对东莞的重要性,于是留藏了一份。2005年,当他看到东莞市博物馆征集文物的消息后,无偿捐出了这份珍藏50多年的文物。
2007年,一位来自广西开挖土机的外来务工人员,把他挖出的65件恐龙蛋化石,分三次先后捐给了博物馆;2009年12月,来自湖南怀化的外来务工人员捐赠2件战国铜箭镞给博物馆……类似这样的外来人员捐赠文物的例子还有不少。杨晓东记得,有一天,一位西北来的务工人员,背着自己在新疆挖土时挖到的古生物化石来找他鉴定,而后把半个书包的化石全部捐给了莞博。捐赠者留下工厂地址和名称便离开了。杨晓东之后曾到工厂找,但那位捐赠者已经辞工走了,“证书也没法给到他了。”
东莞市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对公众捐来的文物,博物馆将妥善保管,最大化地延长其寿命;开展专题研讨,出版相关书籍;筹办基本陈列,策划专题展览,让捐赠文物充分发挥其社会文化效益。
1987年5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大量稀世珍宝,时隔35年,“大唐宝藏——法门寺地宫文物精粹特展”在东莞展出。得知“法门寺地宫文物精粹特展”在东莞市博物馆的展出消息,6月2日,东莞乐人谷茶文化博物馆馆长叶志强将自己收藏的1987年5月30日的《人民日报》捐赠给东莞市博物馆,此次他共捐赠了1987年版、1991年版《人民日报》各一份,均有刊发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的报道。
这次捐赠并不是叶志强的第一次捐赠,2020年,中国农业博物馆筹建茶叶分馆,叶志强得知消息后,主动捐赠了78件藏品。
在刘耀勋看来,博物馆是他的陶瓷及制陶设备最好的归宿。今年72岁的刘耀勋从事陶瓷行业50余年,从学徒做到了董事长,一生的心血都在其中。2016年陶瓷厂结业的时候,留下了大量的陶瓷和制陶设备,它们的归宿成了刘耀勋最牵挂的事。当东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找到刘耀勋时,他非常高兴,一口气捐出826件/套陶瓷及模具。他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些陶瓷及模具了解到东莞工业发展的一些历史。
- 标签:本站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
-
“博物馆是文物最好的归宿”
邓白的书画作品、卢子枢的书画作品、容庚的遗物、恐龙蛋化石、1987年版《人民日报》……东莞市博物馆多年来收到124个团体或…
-
CBA三消息:广东队重金引援天津签约得分王山西迎来土豪股东
北京时间6月12日,CBA休赛期的第二个月,今年夏天广东男篮阵容中一共有多达7名球员合同到期需要续约,两名外援的名单需要敲定下来,…
- 结完账发现孩子偷拿一块糖果,三位妈妈不同反应,影响孩子一生
- 宝妈公交车上掀衣服喂奶,被大爷骂没素质,宝妈反怼引路人称赞
- “丑娃”出生后遭全家嫌弃,护士却说俊俏,一个月后家人连连道谢
- 3岁女宝商场走失,说出爸爸名字民警忍不住笑:真的忍不住
- 男孩被100℃的水烫伤,妈妈机智的急救措施,医生都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