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篮球资讯  俱乐部

垫江豆花如何“花”开万家?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6-2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北京防盗门厂家

近日有关于北京防盗门厂家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北京防盗门厂家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北京防盗门厂家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北京防盗门厂家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北京防盗门厂家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6月8日清晨,93岁的黄素华理了理耳鬓的白发,翻开那本放在床头的影集。影集里,黄素华化着淡妆,手捧鲜花,身着一袭有蕾丝花边的拖地婚纱,虽是满脸皱纹却精神矍铄。

“人生有三大苦,撑船打铁磨豆腐。我干的是最苦的行当,年轻时没精力梳妆打扮,出嫁时连个嫁衣都没有。当时我就想,等我老了,豆花店后继有人了,我去补拍一套婚纱照,没想到今天这两个愿望都实现了。”黄素华笑着说。

黄素华是垫江最早经营石磨豆花店的人之一。因为一碗豆花,她在垫江老县城的知名度颇高,上了年纪的人大多吃过她做的豆花,也认识她。

几十年来,在黄素华手里变成生意的垫江石磨豆花,经过不断地传承、创新、发展,已成为带动数万人致富的一个产业,在全市各区县有3000余家门店,成为年产值达6亿元的产业。

▲黄素华(左)和孙子李涛(右)正在一起做豆花,并不时告诫李涛一定要把好豆花的质量关。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一碗豆花卖一分钱

家常菜成了养家糊口的生意

“推磨,摇磨,骑马马坐轿轿,走进城来逛一朝……”当日,在垫江城区朝阳路的石磨豆花示范店,黄素华下意识地哼唱起这首与推豆花有关的民谣。70多年前,她担着豆花到垫江新民场镇叫卖,一分钱一碗,把一道家常菜变成了一门生意。

回忆往事,黄素华娓娓道来:听上一辈的人讲,至少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豆花就成为垫江的家常菜,当地人在逢年过节或举办红白喜事时,总会以自家推的豆花待客,她小时候就跟妈妈学会了点豆花。

▲黄素华(左)正帮着孙子李涛(右)磨豆子。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17岁出嫁后,黄素华家里的情况不太好,时常吃不饱、穿不暖,她只有拼了命地干活,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打着火把下地种田,帮人放牛羊,盖房修路……每天疲于奔命,也只是勉强维持生计。

“来来来,刚做好的馒头哟,又大又便宜。”有一天,黄素华上街,看到一个老头挑着两箩筐馒头在叫卖。“街上的布匹、雨伞、馒头……不都是农民自己做出来的,我卖豆花也能赚钱!”黄素华受到了启发。

选豆、洗豆、泡豆、磨豆、滤浆、烧浆、点卤,豆花的制作工艺,黄素华烂熟于心,“豆花颜色好不好、绵不绵实、好不好吃,就看你点胆水点得好不好。”

“我妈在家一锅一锅地做豆花,做好了就让我们尝,问我们好不好吃,跟上一锅有啥子区别。那段时间,天天吃豆花,顿顿吃豆花,一家吃豆花都吃腻了。”黄素华的幺女儿李锦梅回忆说。

▲刚出锅的豆花。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经过反反复复尝试,黄素华做的豆花终于得到了全家人的肯定。黄素华连忙挑着箩筐到街上去卖豆花,“当时,一个馒头卖一分钱,一个包子卖两分钱,”经过比较,她最终决定一碗豆花卖一分钱较合适。

为了赚钱养家,每天凌晨4点,她就开始忙活。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寒冬腊月,天亮之前,她必须要把豆花做好,再背到新民场镇去卖,因为她明白,但凡她偷点懒,家里的日子就得难过。

“常年磨豆子,我这双手全是老茧,腰都挺不直了。”黄素华说。

就是靠着这股不认命、不服输的劲,黄素华硬是将垫江人家里司空见惯的豆花变成了养家糊口的生意。靠着卖豆花,她的7个孩子不但吃饱了饭、穿上了新衣服,还都上了学,住上了砖瓦房。

门槛低见效快能致富

从“1”繁衍到“3000”余家

“见我卖豆花赚到了钱,大家还给我起了‘豆花西施’的外号。”黄素华笑着回忆说,卖豆花卖出名堂后,十里八村的乡亲都知道了我的致富故事,纷纷登门拜访,向我讨教做豆花、卖豆花的经验。众多取经的乡亲中,周范时是其中之一。

周范时是黄素华老家村子的负责人。改革开放后,国家鼓励乡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可一穷二白的村子找不到发展门路。

听说黄素华做豆花赚钱养家的故事后,周范时找上门,邀请她担任由村里创办的豆花坊的老师,教大家做豆花。

搭炉灶、购买锅碗瓢盆、选豆、泡豆、磨豆……黄素华从每个细节讲起,经过一周的筹备和苦练,1980年7月的一天,村集体办的豆花店开张了,当月靠卖豆花,村上收入了100多元。

▲黄素华(右)和孙子李涛(左)正在一起做豆花。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新民镇一个村靠卖豆花赚了钱的消息在垫江其它地方引起不小的轰动,其他乡镇、街道纷纷派人前来参观学习。周范时说,为了带动老乡一起致富,他们将学来的手艺倾囊相授。进入上世纪90年代初,垫江一些乡镇和街道也陆陆续续有了豆花店。

又过了10来年,一些敢闯敢干的垫江人,到垫江周边的区县或重庆主城开豆花店。一夜间,垫江石磨豆花、梯坎豆花、张豆花、吴记豆花等一大波豆花店在巴渝大地落地生根。

垫江县三溪镇村民张俊奇就是这豆花创业大军中的一员。

早年间,张俊奇曾在重庆主城做销售,10多年下来没挣几个钱。后来,听说亲朋好友靠卖豆花赚了钱,2019年便果断辞职,拿着积蓄在南岸区弹子石老街开了家面积近200平方米的垫江石磨豆花示范店。

张俊奇告诉记者,由于弹子石老街景区旅游的火爆,现在每天平均能卖500碗豆花,一年有30多万元营业额,扣除工人、房租、水电等成本,还剩20万元左右,比打工划算得多。“接下来,我还打算在主城再开一家分店。”张俊奇自信地说。

垫江商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由于门槛低、见效快,经过不断地传帮带,如今垫江已拥有石磨豆花店400余家,带动近5000人就业,全市有垫江石磨豆花店3000余家,带动数万人创业就业。

产品创新文化塑魂

路边小吃登上大雅之堂

2004年,黄素华的孙子李涛,从部队退伍回到垫江老家,准备继承婆婆的手艺,重新开一家豆花店。

但在走访过程中,李涛却发现了垫江豆花的一些问题:垫江豆花店的确遍布重庆,但这些店铺大多是路边摊,环境简陋空间狭窄,消费档次也低,顾客吃一顿饭,一般也就二三十元。

▲黄素华(左)有说又笑的看着孙子李涛(右)做豆花。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李涛认为,垫江豆花要改变路边摊的现状,除了要继续把味道做好外,还必须用文化来包装豆花产业。李涛一方面拜婆婆黄素华为师,研究豆花制作技艺,另一方面则搜集与豆花有关的文献资料,以及石磨、簸箕、滤架等传统制作工具。

2019年,李涛在垫江开了第一家集豆花美食、豆花文化、豆花体验、豆花民俗文化馆为一体的垫江石磨豆花示范店。

示范店占地300多平方米,其外形建筑以巴渝吊脚楼为特色,门店两侧摆放着年代久远的石磨,店内四周则悬挂着豆花制作工艺的图片和有豆花有关的诗赋。示范店旁则是石磨豆花制作工坊、以及石磨豆花民俗文化展览馆。

“豆花跟服装一样,每年需要创造不同的新款来抓住市场。”李涛介绍说,为解决菜品老套的问题,李涛和他的团队每年都会创新推出一两道新颖的豆花菜品,尽力让传统地方美食焕发新活力。而在示范店,顾客既能品尝到推陈出新的豆花菜品,还能体验豆花制作工艺,了解豆花的文化和掌故。

▲李涛正从锅中盛出一碗刚点好的豆花并仔细检查其品质是否达标。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为把豆花美食变成一个产业,李涛以黄素华的名字注册了垫江石磨豆花品牌,并通过连锁加盟等方式,走上了一条品牌化的发展之路,目前全市已经有10多家店铺。

目前,经过数十年的创新发展,垫江石磨豆花已形成白豆花、菜豆花、荤豆花、工艺豆花、宴席豆花等不同种类。伴随豆花产业的迅猛发展,垫江县政府制定了石磨豆花发展规划,建立了花椒、油菜、榨菜、莲藕、辣椒等食材基地。目前,仅垫江就有23个乡镇种植黄豆近万亩,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为实现豆花产业的标准化,该县还出台了从原材料到加工制作、装盒、石磨豆花示范店建立等的标准化规程;同时,开展了评选名店、名厨、名菜等活动,并结合县就业培训中心开设了“石磨豆花技艺课”,培养后备人才;此外,结合垫江牡丹文化旅游节,通过农文旅融合,为豆花产业的发展注入文化内涵。

当地政府还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参加全国各种类型的展览展销活动,提升垫江豆花的知名度;同时,吸引全国的餐饮专家、文化学者,为垫江豆花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如今,垫江石磨豆花已走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正试图通过农文旅商研深度融合,擦亮垫江这张响亮的“金字招牌”,垫江也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为“中国石磨豆花美食之乡”称号,同时该县也在积极申报垫江石磨豆花中国地理标志。

赵伟平 齐岚森

舌尖上的产业之六 | 垫江豆花如何“花”开万家?

【免责声明】客户端未标有“来源:-重庆晨报”或“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观月雏乃下载 http://www.xinzhiliao.com/bj/anmo/29393.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北京防盗门厂家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