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楼市有泡沫?大摩:这次跟2008年不一样
近日有关于狠狠搜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狠狠搜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狠狠搜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狠狠搜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以上就是关于狠狠搜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华尔街见闻 林菁扬
华尔街见闻 林菁扬
美国楼市近期异常火热。标准普尔Case-Shiller房价指数同比上涨12.2%,录得2006年以来最快涨幅,相当于房屋售价中值较一年前升高了3.5万美元,指数追踪的所有20个大都市房价全部大幅上涨。
这无疑使人联想起07年次贷危机爆发前夜,狂欢之后是一夜间泡沫破裂、楼市崩溃,在全球范围内引发金融危机。
但摩根士丹利回顾历史情形后表示,和15年前不同,美国楼市目前并未出现泡沫,未来房价将继续上涨,但涨幅会更平缓。
该行认为,如今房价的高涨归结于供需逻辑,有一个持续稳定的基础。
次贷危机前夜:抵押贷款产品风险远超借款人风险
摩根士丹利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前楼市泡沫的形成和崩盘,核心都在于层层积累的杠杆。但根本原因不在提供杠杆的对象,而在于他们能够获得的信贷类型。
抵押贷款信用风险包括(1)借款人风险和(2)抵押产品风险两种。借款人风险是我们通常用来评估抵押贷款违约可能性的指标,如信用评分、债务收入比等。产品风险则是即便借款人满足一定的安全性条件,某种抵押贷款类型对借款人而言违约风险仍然很高,通常出现在那些整个贷款期限内,支付金额可能发生很大波动的贷款产品上,即所谓“可负担性”产品。
面对同样一批借款人,当住房按揭贷款被定位为借款人“可负担”的款项时,实际上隐含着房价保持上涨,贷款标准保持宽松的前提,这样房主才可以在其每月支付的费用无法负担之前进行再融资。
但是,一旦房价停止上涨,这些抵押贷款将重置为借款人“不可负担”的款项,随之而来的是拖欠债务、丧失抵押品赎回权、坏账堆积、房价进一步下跌,形成恶性循环。
摩根士丹利发现,次贷危机前的楼市繁荣时期,产品风险上升幅度远远大于借款人风险。从2004年到2006年,可负担性产品几乎占所有第一留置权抵押贷款的40%,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的信贷标准指数也在2006年达到近900的峰值。
如今产品风险得到控制
而相较于15年前,如今贷款标准更加严格,“可负担性”产品占所有第一留置权抵押贷款的比例已降至2%。信贷标准指数近10年来也一直远低于200,并在疫情爆发后进一步下降至100。
尽管房价持续上涨,抵押贷款利率小幅上升,但可承受性依然良好。过去的五年中,美国民众每月支付的购房费用占收入的百分比,仍然接近最容易负担的水平。
与此同时,系统中的杠杆也大幅降低。次贷危机前,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总价值在2006年达到25.6万亿美元的顶峰,抵押贷款债务总额达到10.5万亿美元,整个房地产市场的贷款价值比(LTV)约为41.2%。
而如今,房地产市场的价值已跃升至33.3万亿美元,而抵押贷款总额仅增至11.5万亿美元,LTV仅为34.5%。
摩根士丹利认为,种种迹象表明。当前的住房融资体系是健康的,并处于可持续的轨道上。
供求因素推动房价上涨
摩根士丹利表示,需求和供应因素仍然是推动美国楼市价格上涨的因素。
需求端上,由于人口红利,千禧一代继续以30-50%的速度推动新家庭的形成,因此,住房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会保持强劲。
而供给端正面临全国性的供应短缺。待售成屋数量已跌至历史低位,新屋供应却依然低迷,使得整体房屋供应接近历史低点。
摩根士丹利认为,供需缺口加上严格的抵押贷款标准,都预示着美国房价将继续攀升。疫情后的种种财政和货币正常化举措可能会减缓升值步伐,但房价仍处在上行轨道上。
来源:华尔街见闻
美国楼市有泡沫?大摩:这次跟2008年不一样!
- 标签:狠狠搜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
-
无需跨境就能开户!“跨境理财通”已踏入筹备最后阶段,网上平台和手机程序将成主渠道
丨刘晨光 “跨境理财通”又有新进展。 6月7日,在香港投资基金公会第14届年会中,香港证监会副行政总裁…
-
浦东新区政策“大礼包”落地,这些投资主线标的有望真正受益
杜薇 6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拟授权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 股票质押计提减值损失为何大幅增长?行业“亏损王”太平洋证券回复交易所年报问询函
- 上次募资过半没花,诺德股份半年后又定增23亿,控股股东打七折“独家认购”
- 美国1.4亿人完成疫苗接种,黎巴嫩真主党创始人病逝 | 国际疫情观察(6月8日)
- 万兴科技拟2.14亿元收购格像科技,它离“中国版Adobe”还有多远?
- 中介机构担责比例再提升!华泽钴镍虚假陈述案落槌,国信证券、瑞华所承担100%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