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消费金融2020年净利润下滑近三成,累计起诉借款人超5万名
近日有关于内山夕实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内山夕实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内山夕实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内山夕实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以上就是关于内山夕实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胡颖君
3月30日晚间,上市公司陆家嘴(600663.SH)发布的年报中披露了联营企业中银消费金融的经营数据。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中银消费金融营业收入43.10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净利润4.55亿元,同比减少30.96%。截至2020年末,总资产379.79亿元,总负债295.98亿元。
此前曝光的业绩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银消费金融营业收入约21.30亿元,净利润约1.01亿元。可以看出,尽管全年盈利能力下滑明显,但2020年下半年公司净利润水平大幅超过了上半年。
“一般来讲,疫情下半年减弱,经济复苏对于消费金融公司盈利能力的恢复肯定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比如央行口径的短期消费贷在下半年有非常明显的复苏。” 针对下半年净利润大幅反弹的原因,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
横向比较来看,在已披露业绩的消费金融公司中,招联消费金融2020年营收为128.16亿元,净利润为16.68亿元;兴业消费金融营业收入为64.65亿元,净利润为13.5亿元;海尔消费金融营收11.76亿元,净利润1.23亿元;湖北消费金融营收9.29亿元,净利润1565.75万元。中银消费金融营收暂居第三,净利润暂居第四。
中银消费金融成立于2010年6月,是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中国银行为第一大股东,目前持股42.8%;百联集团持股22.08%,为第二大股东;其余股东包括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持股13.44%)、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持股13.23%)、深圳市博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持股5.81%)、北京红杉盛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股2.64%)。
中银消费金融官网显示,中银消费金融的产品业务主要包括抵押消费贷款中的乐享贷,信用消费贷款中的业主贷、薪享贷、保单贷和好客贷,以及交易分期消费贷款新易贷中的技能云分期和教育云分期。
公司于2015年、2019年完成两次增资后,注册资本增至15.14亿元,不过,该注册资本在目前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仅排倒第八位。
为扩大业务规模,增强市场竞争优势,近期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金融债、ABS等融资方式加快输血。
事实上,中银消费金融是仅有的5家拥有金融债发行资格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其余四家分别是捷信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
今年以来,上述几家公司在融资方面可谓动作频频。其中,马上消费金融拟于近期发行2021年第一期共计7.5亿元金融债券;兴业消费金融也发行2021年第一期金融债券,发行规模为15亿元;招联消费金融也于1月获批发行不超过13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债券。
不过,中银消费金融近年来除历经两次增资扩股外,在发债方面动作略显缓慢。Wind提供的信息显示,中银消费金融发债时间集中在2016-2017年,彼时曾发行多只ABS以及1只金融债。而自2019年12月金融债到期后,便没有新的补血动作。
结合公司业绩数据来看,中银消费金融的发债高峰期,也是其业务狂飙突进的重要年份。2017年,中银消费金融曾以净利润13.75亿元排在持牌机构首位,但辉煌不过一年时间,公司经营状况迅速急转直下。2018年公司净利润仅5.59亿元,同比降幅高达59.35%。
业绩掉队后,中银消费金融要面对的不仅是净利润数据的持续下滑,还有资产质量恶化的隐忧。
据界面新闻统计,截至目前,中银消费金融累计起诉借款人超5万名,以“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以及“借款合同纠纷”为案由的开庭公告合计达17000条,起诉数量远远超出其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 标签:内山夕实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
-
无需跨境就能开户!“跨境理财通”已踏入筹备最后阶段,网上平台和手机程序将成主渠道
丨刘晨光 “跨境理财通”又有新进展。 6月7日,在香港投资基金公会第14届年会中,香港证监会副行政总裁…
-
浦东新区政策“大礼包”落地,这些投资主线标的有望真正受益
杜薇 6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拟授权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 股票质押计提减值损失为何大幅增长?行业“亏损王”太平洋证券回复交易所年报问询函
- 上次募资过半没花,诺德股份半年后又定增23亿,控股股东打七折“独家认购”
- 美国1.4亿人完成疫苗接种,黎巴嫩真主党创始人病逝 | 国际疫情观察(6月8日)
- 万兴科技拟2.14亿元收购格像科技,它离“中国版Adobe”还有多远?
- 中介机构担责比例再提升!华泽钴镍虚假陈述案落槌,国信证券、瑞华所承担100%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