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篮球资讯  篮球宝贝

蚂蚁惊魂、比特币疯狂、P2P清零……2020年金融科技圈这些大事儿刷屏了!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01-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独臂刀之情

近日有关于独臂刀之情的话题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关注,大多数网友都想要知道独臂刀之情问题的具体情况,那么关于独臂刀之情的相关信息,小编也是在网上收集并整理的一些相关的信息,接下来就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下小编所收集到的与独臂刀之情问题相关的信息吧。

点击(前往)进行了解>>

以上就是关于独臂刀之情这个话题的相关信息了,希望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这些新闻大家能够感兴趣哦。

相较于前几年希望与整顿交织的“冰与火之歌”,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里,很多人用“失落而灰暗”来形容金融科技行业。不过强监管之下带来的规范、改革和重塑,也必将驱动行业更为健康持久地发展。

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多数以网络贷款业务为主的金融科技公司经历了一场极端压力测试,不少公司坏账率飙升、行业性逃废债再度抬头,直到三季度,仅有行业头部公司坏账率才回到同期水平。

与此同时,金融科技的行业巨头加速对资本市场的布局。进入下半年,蚂蚁集团、京东数科、陆金所纷纷踏入IPO进程,却仅有陆金所一家以前一轮估值的8折黯淡上市,蚂蚁集团上市前夜遭遇“惊魂记”,令全球市场侧目,进而掀起一场互联网金融强监管风暴。

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界面新闻特此总结梳理出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刷屏级”的十大事件,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重温。

1、蚂蚁IPO惊魂记

7月20日,蚂蚁集团宣布上市,“整层楼发出财务自由的呼声”,这一全球迄今为止募资规模最大IPO按下加速键,一路狂奔之下却突然遭遇滑铁卢。

11月3日,上交所宣布暂停蚂蚁集团IPO。

100余天内,蚂蚁集团经历一场资本市场“惊魂记”。

风雨来临前也有预兆。在被叫停上市之后,蚂蚁集团所从事的多项金融业务,包括高杠杆的网络小贷业务、存在多重隐患的交叉嵌套第三方支付业务、互联网理财等业务都将纳入金融监管,多项监管政策频频出台。

更重要的是,蚂蚁集团IPO 暂停,更给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特别是消费贷款业务敲响了警钟。

2020年的最后一天,银保监会表示,对蚂蚁集团约谈中强调的突出问题和整改要求,建议所有互联网平台都要对照自查,及早整改。

2、消费贷暴利走向终结

8月20日,最高法发布新修订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将以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4倍为标准(目前为15.4% ) 确定为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取代原来“以24%和36%为基准的两线三区”的规定,大幅度降低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指明金融行业应让利实体经济,应不断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推动民间借贷利率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大方向。

与此同时,随着规定落地,消费贷的“暴利”时代也将成为历史。

2021年1月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与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7件新司法解释再次规定了民间借贷利率的4倍LPR上限的新老划断日期,确定法不溯及既往,为司法判决明确法律依据。

但是,对于“4倍LPR”的实际适用方面,依然存在不少争论,例如,“4倍LPR”的计算方法是“名义利率”还是“实际利率”,持牌金融机构是否适用于该规定,依然亟待明确。

3、京东数科上市未明

在蚂蚁集团提交招股书两周之后,9月11日,京东数科也迅速向科创板提交上市申请,成为年内申请上市的第二家金融科技“独角兽”。

不过,京东数科上市进程却始终处于巨头阴影中,且IPO 进程已经“事实上暂停”——最新的上市动态在10月16日嘎然而止,京东数科方面向上交所提交了第一轮问询函回复意见。

临近年末,京东集团宣布,将由京东集团首席合规官李娅云担任京东数科CEO,原CEO陈生强转任京东集团幕僚长以及京东数科副董事长。长达七年的“掌舵人”突遭更换,再为京东数科IPO 增加诸多不确定性。

对于京东集团来说,更为迫在眉睫的是高达360亿的股份回购压力。在2016年1月份的66.5亿A轮融资中,京东数科给投资者明确承诺,如果5年内无法上市,京东集团需要花363.66亿元兜底回购京东数科的股权,这一对赌协议将于2021年1月到期。

4、陆金所 “打折” 上市

2020年10月30日,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的第三只“独角兽”—— 陆金所控股终于敲响纽交所的上市钟声,成为当年唯一一家成功上市的金融科技巨头。

在成功上市的背后,却是这家昔日中国最大P2P平台四年谨慎的“择时上市”。

陆金所最早在2015年便传出上市计划,但其所期待的网贷行业政策却并未如期到来,反而走向了行业性清退和网贷平台清零。与此同时,陆金所上市首日便遭遇破发,发行价格也较两年前最后一轮融资时打了八折。

5、数字人民币元年

2020年10月,深圳启动“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活动,正式开启了数字人民币面向公众的试点大幕。

紧接着,在苏州“双十二”购物节上,则开放了数字人民币更多线上、线下场景的试点工作。

12月29日,数字人民币北京冬奥试点应用在地铁大兴机场线启动,数字人民币可穿戴设备钱包首次亮相······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官宣的首批 "四地一场景"试点地,包括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加上未来冬奥会场景已经渐次落地。

2020年末,央行在工作会议中定调,将“继续稳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研发”,数字人民币也是中国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第二批试点地名单也已流出,包括上海、海南、长沙、青岛、大连、西安六地,未来,数字人民币试点仍将加速进行。

6、网络小贷划定资本红线

2020年11月2日,央行、银保监会共同起草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最核心原则是对网络小贷经营的杠杆限制,措施包括,直接提高了经营网络小额贷款的资金门槛,要求从事网络小额贷款的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跨省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均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这些措施大大提高网贷机构的经营成本,导致一些不能一次性缴足的机构面临更加严峻的经营压力,从而实现优胜劣汰,也终结了 “30亿元撬动3000亿资金”的杠杆游戏。

在强监管严准入的规定下,一些缺乏优势以及违法违规的小额贷款公司将面临淘汰,为银行和其他金融公司提供了扩大市场的机遇。同时,这也为中国金融稳定和金融安全提供了有利保障,也为从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提供新的政策支持。

7、比特币继续疯狂

在整个2020年间,比特币多次上演疯狂:从年初逾7000美元上涨至2.9万美元上方,全年累计涨幅超过300%。2021年的第一周,比特币价格突破4万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回顾五年以来的比特币价格,自2017年11月28日比特币首次突破1万美元后开始起飞,2020年12月16日突破2万美元,2021年1月2日突破3万美元,本次仅用5天就突破4万美元。

比特币价格最近持续上涨,不仅由于比特币的减半行情,更是由于海外疫情的再度恶化加剧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全球通货膨胀已经不可阻挡,此外,各路投资机构持续入场,也再度推高比特币价格。

尽管当前比特币行情呈现“一骑绝尘”态势,但比特币交易尚在灰色地带游离,随着未来各国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及推出,对虚拟货币的管控或打压力度将加大,比特币的投资空间会大大压缩。

8、互联网存款产品遭下架

12月18日,继支付宝下架银行互联网存款产品后,各大金融科技平台闻风而动,腾讯理财通、京东金融、度小满金融、携程金融、陆金所、天星金融等平台纷纷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

此前,监管部门释放相关信号。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年末数次发声指出,部分高风险机构通过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过高,进一步增加了其负债资金的不稳定性,是饮鸩止渴,流动性隐患突出。此外,还存在地方法人银行突破了地域限制、利率溢价机制受到歪曲的问题。

最近,银保监会也透露,正在起草互联网存款规范性文件,支持审慎经营下发展商业银行存款服务线上化。

9、网贷平台“清零”

11月27日,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表示,我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实质性进展,互联网金融风险大幅压降,全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由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逐渐压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归零。

从第一家网贷平台拍拍贷上线,过去14年里先后有一万多家P2P上线,高峰时同时有5000多家运营,年交易规模约3万亿元。自2016年网络借贷专项整治工作开启以来,2020年11月中旬,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已经全部归零。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曾感叹,网贷平台监管经历了很痛苦的阶段,出借人的资金还有8000多亿没回收。据界面新闻了解,多个雷潮之下的网贷平台多已走到司法审判阶段、追偿阶段。总结这场近乎全民参与的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教训,还远远不应划上句点。

10 、巨头公司“换轨”持牌消费金融赛道

随着金融监管日趋严格,原本以“银行系”为主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正在增员,嗅觉敏感的互联网巨头已从网络小贷公司悄然换轨“持牌消费金融”赛道。

4月9日,平安消费金融开业;

5月29日,小米消费金融开业;

9月1日,重庆蚂蚁消费金融获批。

巨头们纷纷争抢消金牌照,当然离不开消费金融牌照自身的优势。以杠杆率为例,小贷公司的杠杆率在1.5倍左右,整体不超过3倍,消费金融公司的杠杆率10倍左右。

2019年下半年以来,停批15个月的消金牌照重新开闸,截至2019年末,拥有消金牌照的机构仅有26家。而在2020年以来,消费金融公司批筹进程明显加快,年内已有5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

庞大的消费金融市场吸引不少资本巨头前来布局,尤其2020年以来消费金融市场迎多重利好,不仅监管部门发文降低消费金融公司拨备覆盖率、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各种政策也在不断刺激万亿消费金融市场。

2020年消费金融公司批筹进程明显加快,是四年来获得批筹最多的一年,截至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公司数量已经达到31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