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形式有哪几种文心雕龙的文体分类文体活动作文佳作新闻文体类型
陈忠实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学界关注热点更多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而其他文学体裁的研究价值与文学意义并没有得到深入的挖掘文心雕龙的文体分类
陈忠实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学界关注热点更多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而其他文学体裁的研究价值与文学意义并没有得到深入的挖掘文心雕龙的文体分类。20世纪关于陈忠实文学创作的整体性研究寥寥无几,新世纪以来,陆续出版为陈忠实立论评传的著作,其中作家论研究有:畅广元的《陈忠实论:从文化角度考察》(2003年)、公炎冰的《踏过泥泞五十秋:陈忠实论》(2002年)、李建军的《陈忠实的蝶变》(2017年)等,以文本研究与作家创作心理为基点,采取作家论和作品论的研究路径,运用文学文化学、小说修辞学等理论,探讨作家的文学创作历程与文学的审美价值。西北学者热衷于陈忠实的传记研究,如李清霞的《陈忠实的人与文》(2013年),邢小利的《陈忠实传》(2015年)、
《陈忠实年谱》(2017年)等,探讨陈忠实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轶事,为陈忠实的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针对当前的研究现状,有学者指出:“现有的‘陈忠实传’的写作者全部是陕西人,这种鲜明的‘地域性’特点是‘陈忠实传’的优势,但却在某种程度上缺少多元式、开放性的视角。”1也有学者指出:“作家创作论,是以作家的作品为基本论述内容,即使有作家创作纵向的发展线索,不同阶段的作品评析仍然是主体内容,基本内容,作家的生平、个性与思想,是理解其作品的背景材料,由‘知人’而更深入地‘知其作品’。”2与此相应,王金胜《陈忠实论》(2021年)的出版立足于当代文学的史学视角,从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学发展背景出发,探讨和挖掘作家文学成长和文学创作的现象和原因,恰好弥补当前学界研究的不足,开辟了陈忠实文学研究的多元视野和史学路径。
王金胜的《陈忠实论》使人耳目一新的学术特色是文体形式有哪几种,把对作家陈忠实的个案研究,融入当代文学史背景和社会历史的大视野中进行考量,构建文学创作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的密切关联,探讨作家文学发展受社会体制、经济、文化思想等因素的影响,从史学的角度完成对作家文学创作的整体性研究。吴义勤认为,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学术发展趋向,是“将文学从纯文学想象和规划中解放出来,将被纯文学放逐的历史视野和历史维度重新召回和纳入文学本身,将文本(不仅指文学艺术文本,亦指社会历史文本)与历史相联结,使文学获得历史的纵深,在文学研究与历史观念、历史实践之间建立切实而富想象力的幽微关联……通过激活文学与历史、文学与现实、现实与历史等多层面的潜在对话,走出封闭与自限,发挥文学与学术的能动性”。3《陈忠实论》应对当前学术研究动向的同时,也极强地表现出文学研究的史学视角与历史依据的考证。
一是从文学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考察作家的文学创作,建构作家的文学成长与文学史之间的关联。《陈忠实论》打破常规作家论的文学研究范式,不再局限于纯文学研究,而是从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出发,建立个体与历史的坐标体系,还原作家文学创作的时代现状,考察文学作品生成的主客观因素,实现以史学视域探讨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如在《“人民文艺”时代的“文学新人”》章节中,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艺方针政策,阐释文艺“工农兵方向”的基本内涵,文学教育、作协体制、文学报刊及社会主义文学培养机制等时代文学背景,引出对陈忠实家世的介绍,作家接触文学的形式及从事文学创作的起始渊源,早期作品呈现历史形态化审美特征的原因,把作家个体的文学成长,深刻地融入文学发展的历史潮流之中,考证作家与文学、作家与时代、文学与历史、文学与之间的关联。《陈忠实论》从文学发展的历史形态出发,对作家受不同时期文艺的影响与文学创作的历史背景,进行详细扎实的史料考证,并以问题考证的方式展开研究。如对作家为什么会创作,在何种状态和社会背景下进行创作,作品接受效果如何,作家选择文学主题和体裁的意义和价值等等,都进行文学史背景的分析和历史事件的考证,在研究作家的同时新闻文体类型,也梳理了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正如有学者指出:“当代文学历史化是建立在对大量的历史性文本合历史合逻辑的理性判断基础之上。它不仅需要做具体切实的知识谱系工作,同时还要对之作立足高远的整体观照和会通融合。”4由此可见,王金胜的《陈忠实论》突破以往作家创作论的纯文学研究,梳理大量的历史事件,追溯文学生成形态的原因,把解读作家和作品融入文学发展的历史分析中,体现了文学研究的史学视域和方法。
《陈忠实论》立足于文学史视角研究作家的同时,也建构作家与历史之间的关联。在《社会主义“文学新人”与文学中“社会主义新人”》章节中新闻文体类型,探讨陈忠实早期的文学创作,这也是被以往研究者有意忽略的“时期”。王金胜选择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的历史背景出发,对文学生成的话语境域与主导文学创作的政策方针进行史料考证,引出陈忠实早年“工农兵业余作者”的身份和写作状态,提出“文学新人”创作主体的概念,阐释“社会主义新人”文学主题的内涵,“‘工农兵业余作者’这些社会主义‘文学新人’则登上前台,成为创作的主力军,同时也成为塑造社会主义‘新人’——‘英雄人物’的主体力量。因此,社会主义‘文学新人’承担着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历史使命和责任”。5这是对美学化文学创作形态最为准确的概括。在进行社会历史和时代文学背景的铺垫中,就比较容易了解陈忠实早期文学创作生成的内外因素,证实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历史环境之间的密切关联性,对陈忠实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学创作给予客观的评价与文学意义的挖掘。在《“快板”“村史”和“故事”:全民文艺时代的陈忠实》章节中,回溯到1950年代兴起的新民歌运动对陕西民歌、诗歌、快板形成影响的历史背景,考察在此场文艺坐标体系中陈忠实不同文学样式的创作情况。当然,在以文学发展的历史角度去探析作家文学创作的同时,其又以作家个体发展的形态去反观文艺政策历史演进的行迹,以此建构了作家与历史、文学与时代的关联。
二是立足于文学生成的社会体制,探讨作家创作的文学形态与文学史的意义。有学者认为当代文学研究“历史化”更多体现为一种“学术深化”的意义。6在进行文学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呈现与其相关的社会历史背景,考证和还原相关的文学事件,还可能涉及到、经济、文化等社会体制因素,这就需要研究者花费大量的功夫,去爬梳文献资料并进行史料考证,建立相关的文学史背景,突显文学研究对象的立体感和鲜明性,从而深化文学研究的史学视野和方法,正如有学者指出:“批评家的倾向选择不仅是回应作品乃至文学史,而且力图进入更大的文化场域与经济、、科学等各种话语类型互动、对线
王金胜的《陈忠实论》正是采取这种史料考证的研究路径,扎实地进行文学事件的求证和历史背景的文献梳理,体现出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深度。在《文类重构与文学的当代形态》章节中,由陈忠实文学创作的文体含混问题,引出对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文学文体杂糅现象原因的深刻剖析,从社会和文艺发展的内外因素,考察新文学发展的历史方向和艺术形态。其中以1950年代《人民文学》为例,探析当代文学发展初期的社会制度和文艺政策导致的“文体杂糅”现象,立足于社会意识对文学生成的影响,以“人民文艺”导向的文学生产环境,来探讨陈忠实的“散文”“特写”“报告文学”呈现文体含混的历史原因,在还原陈忠实文学创作的历史话语形态中,分析这种文学现象对于当代文学发展形成的影响。在《陈忠实1973:中国文学的写作、编辑和出版》章节中,以1970年代中国文学采用“约稿”或“组稿”的文学生产体制,促使编辑、期刊、出版社和作家之间形成一种密切的任务关系,考察特殊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政策和生成方式,考证陈忠实曾经历的“组稿”,以及对其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和文学史的意义。王金胜对相关的文学事件、参与主体、实时政策进行史料的论证与历史的还原,既呈现出形势、文化经济等外部因素对于文学生产的影响,又有文学传统和传承的内部导向,在建构作家创作与社会体制之间关联的同时,也凸显“个体”的特殊,并以此肯定陈忠实早期文学创作的时代意义与文学史价值。
王金胜《陈忠实论》的学术特色还表现于,对于陈忠实文学创作进行全面系统化的问题探讨,弥补当前学界对于陈忠实的报告文学、诗歌、特写、快板等方面的研究空白。《陈忠实论》涉及陈忠实所有文体创作的研究,探讨作家不同时期的创作心理、文学观念的变化,文学创作兴趣的转向,对陈忠实文学研究存在争议性话题等都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
首先,对陈忠实文学全面而细致的研究。学界关于陈忠实的文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创作方面,对于散文和其他文体的研究取得学术成果关注相对较少。《陈忠实论》恰好弥补了此不足,其收集和挖掘未收入《陈忠实文集》的作品,细致地解读陈忠实早期创作的小说、诗歌、散文、快板等作品,并对其作出基于文学史背景的原因分析和文学意义的考量。在《报告文学文体形式有哪几种、散文与小说:陈忠实各文体创作的历史关联》章节中,从追溯现代散文文体的起源、发展以及文类的演变,到梳理陈忠实1979年至1995年期间散文、特写、报告文学创作概况,从不同时期“文学自觉”的文体意识与创作观念的变化,深刻地分析文学生成背后的原因。同时探析陈忠实1978年至1992年期间小说和报告文学两种文体之间的关联,分析历史演变对文学产生的干预性影响,指出陈忠实的报告文学和小说“存在着主题、人物和美学基调上的相似性,更有着两种不同文体创作之间直接的‘对线当然,作家在不同文体创作获取的体验和感受,让其由“文体含混”转向“文体觉醒”,从而为成就文学经典做出充分的创作经验准备。
其次文心雕龙的文体分类,对陈忠实文学思想和文学理念的历史性和整体性把握。《陈忠实论》从文学史发展和历史演进的视角来考察作家的文学创作,对作家的文学理论、文学思想、文学观念的形成和转变,都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和分析。全面地梳理了陈忠实接受时代文学的影响,自觉追寻、理解、反思和体悟文学创作的过程,重新评估陈忠实文学创作谈及小说后记的史料价值。在以往被学界和研究者忽略的创作文论中,剖析陈忠实历经几次重要的文学思想转变,在肯定作家成就的同时,也指出作家文学发展无法超越并进入更高境界的局限性因素。在《80年代:陈忠实的文学思想与创作》章节中,以解读当代文学的关键词“生活”为视角,探讨陈忠实早期文学思想和创作观念,从社会、、生活、文学等因素出发,多角度阐释作家1980年代文学思想形成及变化的轨迹。梳理新时期文艺方针和文艺的发展概况,阐释陈忠实对于“生活”“人”和“文学”的理解,考证影响陈忠实文学思想发展的主要因素,指出作家因受限于“前80年代”的文学思维模式,制约了其文学思想的新变及艺术探索的深入。但是,陈忠实在“自我”的反省、追寻和文学成长中开阔文学视野,突破传统现实主义,形成了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文学创作理念。
《陈忠实论》挖掘长期被学界普遍忽视的研究文本和重要文献,梳理陈忠实新时期撰写的《深入生活浅议》《回顾与前瞻》《突破自己》《从昨天到今天》《答读者问》《创作感受谈》《中篇小说集〈四妹子〉后记》等文学创作谈,重新考量作家文论对于理解和研究其文学思想和创作的学术价值。在《90年代之后:陈忠实的文学思想与创作》中,探讨陈忠实文学思想成熟时期,文学发展鼎盛状态下的创作理念,以长篇小说《白鹿原》构思和创作前后的文学思想动态为主线,论述“生命体验”文学观念的提出到实践与创作的过程,用“文学体验论”来概述陈忠实的创作观,并结合当代文艺发展的历史背景,细腻完善地阐释陈忠实的文学理念。当然,王金胜也对作家建构的文学理论体系提出诸多疑虑,指出需要进一步明确、深化和辩证的问题。由此可见,《陈忠实论》从整体上把握陈忠实文学思想和创作观念的动态,提出“文学体验论”,探讨“思想”“人格”与作家文学创作的关联等问题,在当前陈忠实的文学研究中显得较为新颖和突出。
再次,对《白鹿原》及之后的文学创作及争议性话题的思考。《陈忠实论》中探讨长篇小说《白鹿原》及其引出的文学话题文心雕龙的文体分类,对于当前学界存在争议的话题作出相应的回应。这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从传统的发明与现代性焦虑的问题角度出发,解读《白鹿原》的艺术特征。在《传统的发明与现代性焦虑》章节中指出《白鹿原》呈现出乡土中国儒家化的宗族文化特色,“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时间性经验,就是恢复乡土中国‘宗族’概念的潜在社会记忆,以儒学与宗族文化的结合,并以宗族文化的地方性,象征中国文化在当代世界格局中的‘边缘性地位’,为民族国家叙事的新主体性形象”。9以此引出对乡土文化背景下两性书写“奇观化”及民族文化内在焦虑问题的探讨新闻文体类型。另外,从“乡土时间”与“现代性历史时间”分析《白鹿原》呈现的不同“文化时间”及文化仪式表现的时间特征,在肯定其艺术成就的同时,对作家文学创作呈现的冲动、悖论和困境等问题作出相对客观的评判。
二是对创作《白鹿原》之后作家的心态及文学观念的延续性的探讨。《陈忠实论》对于陈忠实文学研究的全面化,贯穿于作家文学创作的整个过程,研究视野涉及《白鹿原》创作之后,陈忠实经历了成名和文学兴盛时期后,从无名到有名,再到回归冷静的个人状态及文学创作倾向。在《处境与心境:〈白鹿原〉及其之后的陈忠实》章节中,分析了陈忠实在《白鹿原》获取文学成就后,激发创作长篇小说的强烈:从作家本人曾数次对外宣言写作计划与预设文学体裁,到对长篇兴趣的降低,再到个体计划最终受挫的各种原因。论述了《白鹿原》与之后的陈忠实散文和小说创作呈现的“互文”关系,体现“生命体验”文学理念的延续和深化。“由《白鹿原》所蕴含和激发的强烈生命体验……在根本上构成了陈忠实此后散文、随笔、小说、言论和文艺思想中坚韧的持续性存在”。10又以艺术散文《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为例,论证作家后期文学思想和创作对《白鹿原》的延伸和创造,表现为散文兴趣高于小说的倾向。由此可见,《陈忠实论》另辟蹊径,从作家的处境、心态、兴趣、感受等因素,解读陈忠实后期文学思想的发展,体现了新颖独特的研究视野。
另外,《陈忠实论》还呈现出对《白鹿原》经典化问题及引发相关文学争议性话题的思考,把文学现象和文学问题置于时代文学背景中进行考量文体活动作文佳作,客观地表现相应的文学批评立场和态度。在《当代文学经典化的难度与过渡》章节中,探讨了《白鹿原》经历不同时代的话语构成,建构经典化的复杂因素与历史背景文体活动作文佳作新闻文体类型,梳理了学界对《白鹿原》的肯定与质疑的多元文学批评话语立场。王金胜指出,面对全球化发展及多元共生的时代背景,对于《白鹿原》的经典化问题很难达成“共识”,引发经典的终结或者过渡的问题,不论命题争议的结果如何,这些讨论都推动着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正如刘跃进认为文学研究要经历“走进文学,走出文学,最后回归文学”三个层次,11 我们探讨文学现象、文学问题、文学争议等理应建立于文学史的发展背景上,史学视域与历史考证最终深化了文学研究。
《陈忠实论》采取以史学视角和方法进行文学研究,在全面把握和分析作家文学创作动态和思想发展的同时,还梳理了陈忠实的文学年谱工作,为当前研究提供了详细厚重的文献史料。与以往出版的陈忠实年谱不同,王金胜遵从作家文学创作的角度,对陈忠实文学发展进行时间上的梳理,并对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和文学事件作出细化阐释与资料考证,充实了陈忠实文学研究的史料价值。吴义勤谈到:“王金胜编撰的《陈忠实文学年谱》是其开展陈忠实研究的文献基础,其中很多问题都是在年谱的编撰过程中发现的。除了按照时间顺序对陈忠实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电视剧本等各文体创作进行爬梳,考证出若干佚文,并就陈忠实创作中的部分误记进行考辨和纠正之外,还以‘以陈释陈’的思路,对陈忠实近60年的思想和创作建立了有机联系。这显示出论者的历史化实践。” 12这是对陈忠实文学年谱的准确评价,肯定呈现文学研究的“历史化”特征。学者程光炜提出当代文学研究应该体现“与中国当代史发生密切关联的‘社会史研究’文体活动作文佳作,应该包含作家年谱、家世、文学地理学、文人交游等等内容”。13我们在遵循文学内部研究的同时,社会外部因素也应该引起文学研究的重视,后者对作家的文学创作会产生关联或者形成相应的影响。文学创作既涉及作家的思想、知识、经历、阅历、兴趣、动机、意志等综合素养,又波及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等复杂因素,是相互渗透和融合的创造性精神活动文体形式有哪几种。相对于其他方面,作家的文学年谱应该更有学术研究的价值。
《陈忠实文学年谱》14遵循以作家的文学发展为主线,进行文学史料的梳理和整合,对重要作品和疑惑问题作出相应的阐释和考证,形成史料和研究相结合的学术路径。文学年谱梳理了陈忠实1958年到2019年期间文学创作和作品的出版情况,按照不同文学体裁进行分类和整理。如对诗词、快板、故事、散文、报告文学、言论、小说、作品集、获奖等进行发表年月、作品名称、发表刊物、时间的归整。其中对于一些小说创作的构思背景、文学轶事、作家访谈等作重点分析和阐释。如以1973年陈忠实发表的第一个短篇小说《以后》为例,在明确创作时间和发表刊物后,文章还对创作背景、作家的文学观念、柳青对此文修改情况、改编成电影、作家相关文学言论等,都作出了详实的阐释和考证。年谱分别列举了1985年2月27日陈忠实回忆这篇小说源于现实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的创作谈;2001年2月20日人民文学出版社何启治对陈忠实的约稿,鼓励他把《以后》改写为长篇小说;2006年3月7日,作家谈这篇小说故事和人物方面的自我突破。随后又列举1980年4月、2006年3月7日、2008年1月18日陈忠实三次在文章中谈到柳青对《以后》的修改与其受到文学感悟后的自省与启发,以及2009年、2011年两次访谈中谈到这篇小说被怀疑为柳青的作品。文章最后谈到《以后》被改编成电影剧本,拍成《渭水新歌》上映。15以一篇小说创作为源头,引出与之相关的大量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并以“作家自谈”的方式进行解读,体现出文学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特别是对于陈忠实早期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的形成,进行了第一手资料的搜集和挖掘,弥补了陈忠实早期文学被有意边缘化,研究资料和文本分析的欠缺。
另外,《陈忠实文学年谱》体现出文学研究者理性的学术思维与客观的批评立场。王金胜更多从文学研究的视角和文学史料的补救立场,在梳理陈忠实文学创作的同时,对有关作品的创作背景、发表成因、接受效果、作家的文学观念等因素都进行了详实的考证。相对来说,邢小利编写的《陈忠实年谱》16的故事性和趣味性高于文学性,其考察作家陈忠实从出生到逝世的人生轶事、社会生活和文学活动,让普通读者去了解和认识作家陈忠实,因此文学研究的史料价值难以突显。学界熟知邢小利与陈忠实是多年的同事兼好友,相同的生活环境促使他们深切共鸣意识的产生,但是研究者与作家亲近的情感因素,可能影响着文学研究的审美距离感。
《陈忠实文学年谱》正好弥补了上述研究的缺憾,研究者从文本和史料去熟悉和探讨研究对象,坚守客观理性的文学批评原则,直观地呈现作家文学创作的情况,并详细论述作品和文学事件。如对陈忠实相同时间的文学创作,邢小利的《陈忠实年谱》是对作品发表时间和期刊的简单概括,而《陈忠实文学年谱》则在详细概述陈忠实不同题材作品创作的同时,对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阐释,还原文学创作的真实状态,尤其是陈忠实文学研究中的疑惑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证实。比如关于陈忠实的文学作问题,其对作家对于作含义的理解的论述,把《夜过流沙沟》视为散文作的原因和动机阐释,显然更有说服力。从中见出,王金胜坚守以文学审美批评为主线,结合文学生成的历史背景,进行文献资料的梳理和文学问题的探讨,体现出作家文学年谱研究的文学性和学术性。
王金胜的《陈忠实论》追随当代文学研究“历史化”的主流导向,采取以史学视角进行作家论研究,在文学研究中融入相关史料的考证和探究,在把握作家个体的文学创作历程中,厘清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从而增加文学研究的深度和力度。《陈忠实论》中对作家不同时期的文学创作研究用力均衡,探讨了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文学评论、创作谈等不同体裁的创作,极大地弥补以往陈忠实文学研究的不足,填补了相关文体研究的空白。对考证学界富有争议性的文学问题,对一些文学现象、历史事件的挖掘和探讨,以及陈忠实文学年谱的编写,丰富了陈忠实文学研究的文献史料。总体来说,这部近五十万字的巨著,体现出王金胜深邃扎实的学术功力,细致严谨的治学态度,也见证学者对研究对象的熟知和敬仰。陈忠实先生一生都在坚守“文学依然神圣”的文学信仰,文学研究也应保有这种热爱和敬仰文学的治学姿态。
2宋家宏:《形神兼备的详传、真传——略谈刘川鄂〈张爱玲传〉》,《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第4期。
3 12吴义勤:《当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化:为何、如何及可能——由王金胜〈陈忠实论〉想到的》,《当代作家评论》2021年第4期。
4吴秀明:《当代文学应该如何进行整体性、复杂性书写——基于“历史化”的一种考察》,《浙江社会科学》2020年第12期。
11刘跃进:《文学史研究的多种可能性》,《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15王金胜:《陈忠实文学年谱》,分别刊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6期,2020年第1-3期。
- 标签:文章四种文体是什么
- 编辑:刘课容
- 相关文章
-
英文文章的三种文体孝感市文体局官网
为提高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5月31日,长新社区开展“舞动青春 魅力五月”全民健身月主题活动…
-
文体体裁有哪几种文体活动包括什么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曾相莱,光明区委文体体裁有哪几种、区长蔡颖,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刘大岭,光明区委、宣…
- 新闻文体常识的概括文体奖是什么奖
- 文体学的各种特征课文文体是什么意思文言文翻译器
- 新闻文体范文文体经营范围怎么写文体活动内容有哪些
- 什么是文体学新闻文体的基础知识文体分为哪几种
- 文体学的各种特征文体特征是什么文章的文体有哪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