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甘肃林区贫困村酿旅游产业 脱贫致富冀“靠山吃山”(图)1921年7月23日
中新网甘肃清水5月10日电 (记者 冯志军)从传统种植养殖,到蜂拥而出的外出务工,自官方到民间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使得位于甘肃大山深处的白河村脱贫途径日趋多元化。在与贫困抗争的路上,经多年生态保护形成的“风光”,将成为“轩辕故里”的当地“靠山吃山”脱贫的“新解”。
5月上旬,气温渐暖的白河村里草木葱郁,与漫山遍野的姹紫嫣红交相呈现“世外桃源”的神秘感,沿狭窄河谷分布七八公里的散落村庄在林间若隐若现。顺曲折村道一路深入,稀稀拉拉的农房呈现眼前,村民或精心耕种,或建设新房,若非陈旧斑驳的低矮土坯房炊烟袅袅,此情此景难与“贫困”关联。
位于甘肃天水市清水县境内深山林区的白河村,是中国西部典型“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贫困村落。长期“与世隔绝”的这里,贫困发生率高、发展基础薄弱,尽管近年来这里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大为改善,但“先天不足”的基础条件,使得当地在脱贫路上“难有作为”。
据历史考证资料记载,白河村三皇沟组的轩辕谷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针对大规模产业扶贫难以在土地稀缺的这里“大显身手”,一项以“观光农业生态游、轩辕人文祭祖游”为招牌的旅游大景区建设被当地官方提上日程,并进入招商引资、编制旅游规划的阶段。
图为白河村里随处可见的土蜜蜂蜂巢。 冯志军 摄“旅游是个好地方,但民众生存却存在问题。”天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清水县委书记刘天波向中新网记者坦言,深山林区中的白河村贫困问题在甘肃所有林区中都具有典型性,表现在:“有劳动力,没有土地”,“毗邻的陕西省村落一亩地一年收成是三亩,这里立地条件差,自然条件贫瘠,一亩变半亩”。
清水县旅游局局长王曦日前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轩辕故里”的白河村自然禀赋比较好,清水县将筹备整合一些项目和资金进行先期的村容村貌整治,将白河村打造成民俗村。随后,通过招商引资,将白河村和周边的一些旅游景点连起来,形成一个旅游环线,来带动当地民众改变生活状况。
王曦介绍,白河村关于轩辕黄帝出生有许多传说,也有一些“轩王爷”降生、睡觉、嬉耍、练武、晒太阳的“轩王台子”、“睡觉石”、“嬉台”、“演武台”、“晒台”等历史遗迹,加之当地保留着一些传统农耕文化和花椒、黑木耳、松籽等土特产,都是白河村发展旅游的“吸睛”亮点。
“去年有一家公司来白河村探索旅游,希望来这里发展旅游产业链,促进农民增收。”王曦说,游客来白河旅游,第一个吸引力就是祖脉文化,第二个是生态环境,第三则是养生,当地无公害的土特产品,比如土蜂蜜等通过大力发展,让人们能在一个舒适安静的地方休闲度假。
中新网记者注意到,不仅是官方紧密的规划和“张罗”,近年出现在村里络绎不绝的自驾游客,也让白河村一些村民从中“嗅”到了脱贫致富的“捷径”。在建设农家乐、进行土鸡养殖、土特产培育等方面,一些村民已开始着手准备,他们希望能借旅游产业“靠山吃山”,彻底斩断祖辈相传的“穷根”。(完)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