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运动第一学习第二2016年4月16日
在美国,尤其是优秀的孩子,几乎每个学生都会参加各种各样的运动队,既交了朋友也锻炼了自己,对申请大学也有帮助。既然你来到了美国,为何不试试看呢?”
此外,我还报了交响乐团当贝司手和数学竞赛小组,因此每天下午2点半放学后,我就开始了国内从未体验过的飞一般的课后生活。
、沟通、团队协作、、领导力、公平竞争,这些所有小孩都需要培养的品质在几乎任何团队运动中都可以得到完美锻炼。包括日本的小孩,从小自主不拔,也说不定和运动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连世界闻名的伊顿公学,都喊出了
长跑这玩意,只练一周能提高的程度是很有限的,我觉得自己能不走着完成比赛就不错了,现在还和一百多个吃牛排长大的美国妞们比,真想挖个地洞钻回中国去。更让我哭笑不得的是,美国还有另一个“温馨”的体育文化,就是凡有比赛父母必来加油,所以我的洋妈下午早早驱车赶到了我要比赛的地点在终点线等着我。
我靠着顽强的意志完成了生平第一次越野跑比赛,用时52分钟,什么概念呢?第一名也就跑了28分钟左右。我的脸上早已泪水汗水齐飞,洋妈却给我个熊抱:”You did so well! I’m so proud of you!”
冬去春来,冰雪融化的时候,又开始新一轮的体育队报名了。我跟洋妈表达了我想学点儿新事物的想法,她强烈推荐我去报名lacrosse。Lacrosse 字典里叫长曲棍球或兜网球,玩起来类似场上每个人拿一个捉蝴蝶一样的带网兜的球棒把球扔进对方球门。这项目别说没亲眼见过了,是听都没听过!
第一次训练就跑了10迈还多,5点半训练结束回到家早已累趴,我洗了个澡连饭都没吃就呼呼大睡,一睁眼已是晚上11点。不好,今天的作业还没做!我挣扎着爬起来把今天作业草草做完,又昏昏沉沉地睡去。
奴隶社会里有许多已为人父母的读者,也有不少大谈育儿经的作者,作为一个未婚也没有小孩的我来说,一方面偷偷记下前辈们的经验,一方面也总结出自己的方法,那就是以后自己的小孩,无论男女,我都会让他/她从小就积极地投入到一项或多项体育运动中去,尤其是团队运动。这样做并非希望他/她在这方面有多大成就,而是:
经过这一天天的,我的跑步成绩有了显著提高,从第一次的52分钟到最后一次比赛30几分钟跑完全程,连我自己都觉得很惊喜。可惜有一天户外训练扭伤了脚,经检查是骨裂,不得已中断了训练,每天拄拐杖上学,也遗憾错过了季末的state tournament (州际联赛)。
和同学们越来越熟,我意识到我们数学小组这看似学术的队伍,实则藏龙卧虎,除了高分高能的学霸凯罗琳,还有打网球的,撑杆跳的,跳水的,等等。哦,还有,男神又跑到lacrosse team当队长了。后来我们这个颜值高智商高的数学小组参数学竞赛并且第一次得了州冠军,我很开心自己是其中一员。高二结束我就回国了,他们在美国考大学,凯罗琳去了Princeton,跳水的去了MIT, 打网球的去了Dartmouth, 撑杆跳的去了Harvard。
我们大学中国人很少,但体育好的不少,好几位好友都进了校队,有篮球队,游泳队,划船队。最让我的就是参加划船队的同学,我们学校在美国最东北那旮旯,七月的夜晚气温都经常不过20度,而他们划船队常年在秋冬早上五六点钟训练,并且是在冰冷的大西洋海水里,有时身体训练教练更是直接开船把队员拉到大西洋中抛下,让他们自己游若干公里上岸。
我高中时期在美国交流过一年,本科就读于美国某文理学院,现在康奈尔读硕士。以前运动于我只是纯粹的兴趣爱好,从高中第一次到美国后才深刻地体会到,运动是如何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最好的情商教育。
我其实对那些自己不擅长熟悉的项目充满了好奇,比如冬季的冰球。现场看过冰球的同学都知道冰球是很能激发荷尔蒙的一项运动,运动员们在场上有激烈的身体对抗,而且那些在冰上如履平地的运动员简直帅呆了,让人好生羡慕。冰球打的好容易造神,没错,男神就是那些冰球帅哥中最耀眼的一只。
虽然训练辛苦,但大家都无一例外的乐观向上,融入美国社交圈,朋友多多。就连毕业季找工作,面试官都常因大学校队的背景而加分。
终于熬到了周五,盘算着训练完可以赶紧回家欢度周末甚是开心,结果教练却说今天是校际之间的比赛。神马,还有比赛?为啥没人告诉我,可是好像我又是唯一一个不知道的。后来才了解到,美国学校的体育机制成熟的一个地方体现在以赛代练,每周五相邻的几所学校会选择一所作为主场,所有队员都来这里参加比赛,赛季末了还会有州级别的甚至是的比赛,比如美国大学生的NCAA联赛。
我们学校非常“白”,几乎没什么亚洲人,朋友几乎都来自课后的活动。除了运动队,我在数学小组也认识了几个好朋友,有一个叫凯罗琳的女生学霸,数学成绩比我还好,又是校曲棍球队队长,而且是咱们乐队的首席小号手。另外一个就是校草男神,我大部分课都是跟他一个班,男神成绩好,性格呆萌,人居然还很nice,据说还是足球队的大明星。
晚上回家以后,我严肃地跟洋妈说我不想参加这玩意了,每天跑十几公里耗费我大量体力,害我作业都无法认真做完,加上每周一赛更是对我身体心理双重打击。但是洋妈觉得半途而废不是好品质,她美国学生可以做到的我也可以做到,好说歹说,把我留了下来。
高二交流那年,8月我刚到美国的时候,host mily便开始积极帮我做各种入学准备。某天,洋妈拿了个学校宣传册,罗列了各种兴趣小组,她让我也选几个。我快速扫了一眼,忽然眼前一亮,指着“数学竞赛兴趣小组”说:“就它了!”谁知洋妈撇撇嘴,对我这过于保守又无聊的选择颇为不满,反而积极游说我参加些体育项目。
这个项目是我在国内最擅长的,因此还是颇有自信。但事明我又too 。虽然自己的短跑成绩和长跑比算是前进了一大步,但也只能跑过一半多一点的队友,咱这个速度在国内除了体育特长生已经算比较快的了,而美国妞们几乎个个都是特长生的水准。好朋友凯罗琳也跟我一起参加短跑,而且她居然是队里跑的最快的!不禁感叹美国的学霸真真都是高分高能啊。
从一开始的球都接不住,到后来打比赛还能时有进球,当过队长,经过各种艰苦训练,自信心大增。最重要的是,通过参与团队活动,我交了很多好朋友,从同学到教练,还收获了和host brother的友谊。
比赛全程大约4迈不到,和训练不同,比赛我还是希望得个好成绩,发令枪一响我就冲在最前面,耐力不好只有靠速度在前面弥补一下。冲到三分之一左右时,我开始有点喘,速度也放慢了下来,身边开始有些队友和竞争对手渐渐超越我,超的同时还对我喊good job。
就这样,我开始慢慢调整自己的体力和状态,除了每天跑步,我还要固定时间参加数学竞赛小组和交响乐队,虽然下午2点就放学,但每天基本忙到五六点才到家,放学后的活动简直比上课还忙。
我想了想,觉得也未尝不可,可是曲棍球这些我在中国那是见也没见过,正愁如何选择, 洋妈我报cross country,我问她这是什么高级运动没有听说过,她说很简单的就是跑步,我心里琢磨着,我跑步不是挺快么,应该没什么问题,于是爽快答应下来。
我和host brother关系一般,他比我小一岁,但是从小娇生惯养,对人没什么礼貌,又有什么阅读障碍,我一直没找到跟他交流的好办法。但是当洋妈推荐我去玩lacrosse的时候,他明显表现出各种兴趣,主动地开始跟我说这个运动怎么怎么好,自己也是男队的主力,女队守门员又是他女友。我发现这个话题还挺能让我们亲近的,又对这项运动充满好奇,遂欣然答应。
她科普道:“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很完善的体育机制,学校一学年分秋、冬、春三个赛季,每个赛季都有不同的运动项目,比如秋季有橄榄球曲棍球,冬季有冰球游泳,春季有网球棒球等等,什么季节玩什么运动,这个顺序从小学到大学不变,因此一个小孩可以在整个校园生涯中同时掌握好几种运动。
而我,和男神考上了同一所大学!
我算是个爱运动的女生,这里说的运动不仅是在健身房里跑步练器材,而是包括了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游泳等各种个人或团体运动。由于父母的遗传,天资尚可,但未经后天开发,所以没有值得炫耀的成就。最好的成绩就是小时候区运动会的跳高短跑冠亚军,和后来校运会上得的八枚银牌。什么?你问我为啥没金牌?难道你们都忘了“体育特长生”这种生物的存在了吗?
跑步赛季结束的时候已是初冬,我的脚伤也好了七七八八。学校女曲队第一次得了州冠军,队长凯罗琳捧着杯凯旋归来,而男神得了足球state MVP (全州最有价值球员),博得不少女生花痴的目光。洋妈又一次鼓励我参加冬季运动队,她觉得参加运动队以后我的朋友多了英语也好了。我选择了室内田径,专项短跑。
上了大学以后,男神继续当冰球和足球队明星,享受鲜花和掌声,在食堂走过恨不得都自带。美国大学的校队水平是很高的,像我这种二半调子的自然进不去,倒是参加了两年业余击剑队,平常和同系同学参与一些IM羽毛球或足球比赛,重在参与也乐在其中。
接下来每天的训练就是无止境地跑跑跑,每天都要跑10迈以上,我一下适应不了如此高强度的体能消耗,作业经常马虎了事。
第一天去队里报道,大家介绍一番以后开始做准备活动。这时我才知道自己完全搞错了。虽然从小跑步挺快,但我是爆发力好,擅长短跑,而cross country则是在各种山泥土石子树林中进行的,我最最不喜欢也最不擅长的越野长跑!美国人的体力真不是开玩笑,这热身居然就跑了3迈。耐力向来很差的我跑完已是头晕眼花,却瞥见周围小伙伴们都谈笑风生呼吸均匀。做完拉伸,我的体力刚稍有恢复,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正式的跑步训练。4迈,5迈,内心有千万只草泥马呼啸而过……
当然,体育运动只是我在美国读书生活的一小部分,我也不认为每个人都要像我这样,在追求多样化的学校和社会,任何特长和兴趣爱好都值得鼓励。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些经历带给我很多收获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