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新能源 40万辆新起点
北汽新能源 40万辆新起点
10年40万辆,北汽新能源完成了从无到有的高速发展。而随着北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保有量增加,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市场变化,曾经以“中端+国民车”为主力的产品结构已不足以支撑其继续向上发展。
站在新起点,寻找新的突破口,是北汽新能源在新能源2.0时代的新使命。2019年北汽新能源提出“品牌向上、产品向上”的发展战略,经过半年调整,北汽新能源以中高端车型销量占比达90%,给出了一个不错的开头。接下来,北汽新能源将以技术为驱动,继续朝着由高速度向高质量方向转型发展。
从零起步到40万辆的发展
新能源汽车起初非常小众,到200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也仅为5000辆,为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当年四部委联合启动“十城千辆工程”(全称为“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产业化时代。
也是在这一年,北汽集团意识到政策背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潜力,并在当年11月正式成立北汽新能源。由此,北汽新能源开始了十年新能源造车之路。
在市场化初期,北汽新能源依托传统汽车业务,以公车消费为主,一直到2013年北汽新能源才从传统业务中剥离出来,引入外部投资,成立北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到2014年,北汽新能源才面向私人市场,于3月推出首款纯电动轿车E150EV,但整个上半年也只卖出1辆车。
接下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进步、产品升级和生态进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并接纳新能源汽车,北汽新能源才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18年3月26日北汽新能源第20万辆纯电动汽车下线,从1到20万辆的发展,用了4年时间;而从20万辆到30万辆只用了8个月。如今北汽新能源的市场保有量超过40万辆。
经过高速发展,北汽新能源已经站上了40万辆的新起点,再次出发,向着哪个方向前进,是北汽新能源在新能源2.0时代需要思考的问题。
向上实现高端化转型
事实上,北汽新能源的高速发展主要依赖的是“中端+国民车”的产品结构,特别是售价10万元以内的国民车EC系列车型贡献颇大。这样的产品结构在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马仿列看来,“在当时是对的,适用于几年前的一个现状。如今随着技术快速发展以及消费升级、消费群体越来越年轻化,战略必须向中高端方向转型。”
于是,在2019年,北汽新能源提出“品牌向上、产品向上”的发展战略。
在推动品牌向上方面,北汽新能源推出ARCFOX全新高端子品牌,并推出全球首个商业搭载5G技术的全新IMC智能模块标准架构,实现L3至L4级的自动驾驶技术。与此同时北汽新能源还与戴姆勒、麦格纳、华为等展开技术合作。
在推动产品向上方面,2019年,北汽新能源打造了“3456”产品体系,续航里程覆盖300km至600km,能够差异化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其中,基于“达尔文系统”打造的EU5、EX3、EX5三款中高端车型,在上半年为北汽新能源贡献了90%的销量。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为65159辆,同比增长21.57%。而这也表明,北汽新能源品牌、产品双向上战略成效初显。
技术驱动高质量发展
在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过程中,无论是实现品牌向上,还是达成产品向上,北汽新能源都依靠技术向上来驱动。马仿列表示,“5G推出后,对北汽新能源,对行业所有玩家来说,都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挑战,解决问题根本上还是靠技术进步。”
据了解,北汽新能源在研发方面共投入53亿元,占营收的10%,目前已在全球拥有六国八地研发中心,打造了近1500人的新能源汽车专业研发团队。其中,7月22日启用的北汽新能源试验中心,耗资20.51亿元打造,拥有88个实验室、400余台套测试设备,将成为北汽新能源技术进步的加速器,满足其对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开发需求。
同时,作为技术研发的集大成者,“达尔文系统”在2018年被推出,拥有11项“黑科技”,涵盖整车技术、三电系统、智能驾驶、智能网联以及平台开放与数据安全等多个领域。如今,“达尔文系统”再次新增7项“黑科技”,包括智能温控技术、一体化液冷箱体技术、第三代超级电驱、E-Secure防护架构、I-Drive智能系统、无线充电技术以及制动意图识别与高回馈功能策略等,这些技术已在后续车型上陆续应用。
随着搭载新技术的车型陆续上市,北汽新能源的产品结构将得到有效改善,并将在中高端市场实现突破。品牌向上、产品向上,北汽新能源继续在路上。
文/温冲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