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松绑令”有利于促消费惠民生
汽车“松绑令”有利于促消费惠民生
杨忠阳
汽车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城乡居民消费“大件”,在拉动国内消费中具有龙头地位,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汽车产业的进化与强壮,需要消费来支撑。如何在松绑汽车“限购令”的同时,不断改善汽车行驶的道路条件,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考验着各级政府的能力
广州、深圳近日宣布,调整中小客车、小汽车增量指标配置额度。从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份,广州将增加10万个指标,深圳将增加8万个指标。这一“松绑令”引发人们对更多城市放开限购的期待。
目前,国内有北京、上海、广州等8座城市和海南省实行汽车限购政策,其出发点主要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不过,从各地具体实践来看,有的城市通过实施汽车摇号政策,表面上是减少了本地区上牌车辆增量,但大量外地车牌的涌入,导致城市实际汽车使用总量和强度反而有所增加,交通拥堵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同时,由于车牌资源稀缺,滋生出大量车牌租借和买卖等非法交易,饱受社会诟病。
汽车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城乡居民消费“大件”,在拉动国内消费中具有龙头地位。201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87亿元,其中汽车类38948亿元,占比达到10.22%。然而,由于我国汽车销量出现了28年来首次负增长,汽车消费减速,拖累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成为当年消费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
我国汽车消费增速之所以下滑,虽有车市本身基数已高、国内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等原因,但部分城市的限购政策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目前8座汽车限购城市至少抑制了200万辆的消费刚需,约占年销量的7%左右。同时,一些城市参与燃油车摇号人数屡创新高,甚至排队等待新能源车指标的人数也不断增多,凸显出购车需求之强劲,但却没资格购车,这很值得深思。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交通拥堵现象是个世界性难题,应更新思维,采取法律、技术、经济等综合手段,创造性地解决拥堵问题。
一方面,要借助新技术大力发展智慧交通。随着GPS定位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提速,用新的技术手段加强对交通出行状况的监测、分析和预判,完善集指挥调度、车辆管理、信息发布于一体的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不仅能够缓解城市拥堵,而且还能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交通服务,为汽车行驶创造更好条件。
另一方面,要引导全社会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调查显示,在北京低于5公里的出行中,小汽车占到40%;工作日每辆小汽车平均行驶41.5公里,高于世界同等城市小汽车使用强度。因此,有必要探索制定公众参与感强、富有吸引力的小汽车停驶相关政策;在供需失衡、交通压力大的区域或者路段,探索实施小汽车分区域、分时段、分路段通行的经济调控措施,引导降低小汽车出行总量,推动公交、地铁等绿色出行。
汽车是人类工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市拥堵治理和交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意味着城市合理的汽车容量值将有所提高,无车家庭的刚需应得到一定关照。汽车产业的进化与强壮,也需要消费来支撑。如何在松绑汽车“限购令”的同时,不断改善汽车行驶的道路条件,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考验着各级政府的能力。
(本栏目话题由今日头条提供大数据分析支持)
- 标签:
- 编辑:兰心
- 相关文章